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爱尔贝会员中心

有秩序的环境对幼儿的意义

爱尔贝早教中心 时间:2011-11-19 http://www.adorable.com.cn/

      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儿童有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即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儿童对外界秩序有一个敏感期,这对我们来讲似乎有点奇怪,因为通常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无秩序的。
    婴儿出生之后,他周围就有了一个相对于子宫来说极为广大的空间,那里有极其丰富的物质。这些物质都在时空中具有特定的位置和形状。环境中的人也是固定的,他们的面孔和身体语言、语音都是特定的。儿童出生在由固定声音和固定物体组合构成的环境中,就会将自己内在的对秩序的需求与这一切合二为一,将外在的秩序转化为内在的秩序模式,固定在儿童的心目中,成为他对秩序的要求。当秩序被打乱和破坏之后,儿童就会极其痛苦。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一岁多的宝宝长途旅行,每个晚上他们都睡在一流的宾馆里,那里有专门为婴儿准备的带栏杆的小床。旅行结束回到家后,由于家里没有婴儿床,小孩和母亲一起睡在一张大床上。之后宝宝就开始大哭不止,出现的最初病症是失眠和反胃。一到晚上,妈妈必须把他抱在怀里,爸爸以为孩子是因为胃痛才哭个不停,请来儿科医生检查小孩的病情。医生给孩子提供了特殊的饮食、日光浴、散步及其它疗法,但这些疗法毫无成效。夜晚成了全家人的痛苦。后来,这个孩子竟然出现抽搐状态,全身乏弱无力。他们又请了儿童神经病专家,而与医生同来的还有蒙台棱利。蒙台棱利看了看孩子,问了问情况,便将两个成人的枕头摆成一个小床的样子,在两个枕头中 间留出一个空隙,上面盖上床单。孩子还在继续哭,哭着哭着开始在床上滚,后来滚到两个枕头中间,马上停止了哭泣,安静地睡着了。这是一周以来睡得最好的一觉,安祥地睡了很久。至此,孩子的病也奇迹般好了。
    国外的旅馆一般都备有婴儿床,在这对夫妇旅行的过程中,孩子一直睡在带栏杆的童床里,这次突然睡到成人的大床上,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感,孩子就会感到焦虑和痛苦。
蒙台梭利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每天下午四点钟,都会躺在自家后花园的一张躺椅上给她的小女儿讲故事。有一天她生病了,还没讲几句就感到很不舒服,和女儿说完对不起后,便回屋里躺在床上。这时,女儿伤心地大哭起来,在场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是看到妈妈生病而着急地大哭,纷纷感慨才这么大的孩子就知道因为妈妈生病而着急。于是不断地有成人来安慰她,告诉她妈妈的病会好的。孩子却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大哭。后来孩子拿着书喊,躺在床上的妈妈以为孩子要让她读书,忍着病痛从床上爬起来给孩子读书。但孩子仍然在哭。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孩子不断地喊“椅子!椅子!”直到家中有一个成员醒悟过来,将妈妈经常坐的那张躺椅的垫子拿来,放在妈妈身边,女孩才止住了哭泣,并微笑起来。
    每天下午四点钟妈妈会坐在这把椅垫上,这已成为秩序固定在孩子心中。当这个秩序被打破时,孩子就会感到痛苦。当妈妈又和那把椅子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时,秩序就恢复了,孩子的痛苦感也消失了。
    我经常也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我刚到家没来得及换拖鞋就去抱女儿,女儿大哭,我不知所措用各种方式来哄女儿,女儿哭着说:“不是……不是……”,这就是秩序感的需求,因为我一般在家都是穿拖鞋的。有时家里的某一样东西被挪动了,孩子也会大哭;每天从市场买菜到自己家要走哪条路,如果走的不对,即便快走到家了,都得哭着要求重走;不许妈妈穿爸爸的衣服,不许别人穿妈妈的拖鞋……这些都属于秩序敏感期现象。
    秩序敏感期是儿童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它在儿童出生后就开始了(三到四个月才能显示出来),有的一直持续到两岁半左右。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喜爱秩序和事物的一贯性,与成人喜欢把各种东西归类定位所造成的那种温馨和整洁的乐趣不同。儿童喜欢秩序是由于急切需要一个精确地有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才能将自己和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才能形成内在的概念,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并决定自己在环境中的行为。透过对秩序的特别敏感性,儿童辨别了各个物件之间的关系。
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具有

一种内在的感觉:他所感觉的并非物件之间的区别,而是将四周环境当成一个包含许多彼此相关部分而形成的整体。唯有在这个整体的环境中,儿童才能使自己适应并采取有目的的行动。否则,他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于各种关系的知觉。”(引自:《蒙特棱利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4页)

这段话是说:儿童会将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当成一个彼此相关的整体,就像在母亲的子宫中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感觉中,儿童才有安全感,并有秩序地开始对环境中的某一个物体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物体的深入感知,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经验。
在敏感期自然给予儿童的第一个刺激即是跟秩序有关的。就好像自然给人一个指南针,使他自己能够适应于世界。就好像一位老师通过给学生一张教室平面图,教给他们第一个有关地理学的概念一样。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和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因为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幼儿内部的秩序感也建立起来,也使得孩子们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因此,孩子出生后,如果不断变更他的环境;如果家里人声嘈杂;如果成人不断干涉孩子的工作,孩子很难有良好的秩序感。如果儿童过了对秩序的敏感期,那么,他所看到的这种紊乱就可能成为他发展的一个障碍,成为变态的一个原因。
因此,为孩子准备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成人是利用自己来改造环境,儿童则是利用环境来改造自己。环境本身必须是美的、和谐的,儿童会将环境中获得的知觉加以组织,由于吸收性心智的原因,儿童不只是生活在环境之中,而是环境根本就成了他本身的一部分。孩子会将环境中的结构与秩序内化为心智的一部分,使他的心智状况变得与环境相似。


 

上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
广州市爱贝儿育婴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8
总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林和东路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810
电话:020-38814279 020-38814508
粤ICP备200558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