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林少兰
前几天看了录像《和知心姐姐的对话》以后,知心姐姐说的一句话给我感触最深,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确实是这样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家教的小孩佳佳是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母亲是音乐教师,本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的小孩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父母的不和给小孩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快乐。父亲因为在外面有外遇,母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跟她父亲吵架,吵完以后又在女儿面前数落父亲的种种不是,女儿久而久之就对父亲有了另外一种认识,见到父亲就多了一份不尊敬,见到父亲也不打招呼,对父亲极其不礼貌。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使佳佳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父亲。这样对佳佳的影响很大,她开始变得脾气暴躁,不仅对父亲不礼貌,对爷爷奶奶也是同样的态度,只要家里人有谁不顺她的意,她就发脾气,后来发展到对母亲的话也不听,还经常顶撞她母亲。母亲看到女儿一天一天的变化很难过,有点不知所措,经常在我面前哭诉。其实归根结底,女儿的变化的根源就在母亲身上。佳佳妈妈忽略了她自身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恰恰是反面的。
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听到一句俗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告诫人们,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要为子女做出良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这个榜样偏差,子女的行为举动,就可能沾上不良的习气。因此,父母要作子女的表率,让孩子有仿效的对象,这种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
孩子的模仿力极强,而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往往就是家长。模仿是一种主要的心理特点,模仿的效果取决于客观,也取决于主观,客体的可接近性,客体的生动性,客体对孩子的权威性,容易引起的模仿。而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最可接近的人,在情感上最接近,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年龄越小,越是如此。父母的一举一动的变化,只要引起孩子注意与兴趣,都容易被孩子模仿。佳佳妈妈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跟父亲吵架,使佳佳对父亲产生了怨恨。所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第一个榜样,父母的行为举止,较早地,较长期地影响到子女。
家长的模范言行对子女有巨大的积极影响,父母品行高尚,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一生受益匪浅;当然,家风不正,就会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而自己却在那里搞不正之风,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艰苦朴素,而自己却从不节约,大吃大喝,讲究排场;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勤奋好学,而自己在家里从不读书看报;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团结、讲礼貌,而自己不是与邻居大吵大闹,就是与同事闹矛盾,回到家里也非常粗鲁、野蛮;有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诚实勇敢,而自己却爱说假话、大话,而且胆小怕事……像这样的父母怎么能使孩子正常发展?在青少年犯罪案例中,发现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歧途,与他从家庭中,特别是父母身上沾染的恶习有密切的关系。
既然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就要求一个好的家长要有一个好的素质,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好的家长,在我看来,起码得有以下三个素质:
1、 要有健康的情感。一个合格的家长应保持稳定、含蓄、深沉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如果我们家长不用理智驾驭情感,在外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拿孩子作为"出气筒",这样非常有害。因为这样,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悲剧。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无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爱",或者无休止地赞扬夸奖孩子,甚至夸大其辞,这样则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妄自尊大。
2、 努力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家长掌握一些教育科学知识,对于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实践积累,探索家教规律。教子成才是家长所面临的终身课题,家教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实践的机会不缺少。家长应该在家教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有意识地反思教育过程,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索规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育能力。家长应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孩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并做好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记录,然后定期反思,分析因果关系,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经验。 如此长期坚持下来,必然有利于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一生一世的,所以,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实践,摸索出一条教育自己孩子的最佳道路,给孩子一个安详温馨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