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敏妈妈
当我对身边的人说带两岁的女儿上爱尔贝早教的音乐贝贝班时,大家都会惊奇地问:孩子这么小,怎么学音乐啊?的确,我也带着这样的疑问上了第一节课,但很快就消除了我的疑虑,也给我带来惊喜:原来学音乐也可以这么有趣?!
启蒙班里上课前,老师会用“宝宝、家长早上好!”打招呼,而音乐班里,老师会用“唱歌”的形式打招呼:“Sing Hello to Baby~Baby~Baby, Sing Hello to Baby, Sing Hello~”然后向孩子招手Say“Hello”。第一节课时,孩子们都觉得奇怪,没反应过来,但后来,孩子们都会大方地对老师招手说“Hello~”。
对于两岁左右的小孩,音乐不是“哆唻咪”,而只是节奏的强弱、轻重、快慢、高低、大小的识别,但这些却又是音乐的重要基本要素。音乐贝贝班的课程也相应围绕这些要素设计,如节拍的学习是拍蚊子游戏:大象走路很重,“咚咚咚”地响,走累了要睡觉;蚊子出来了,“嗡嗡嗡”,要叮大象的屁股(老师把蚊子拍拿出来,在蚊子叮大象的一刹那,“啪”的一声用蚊子拍拍打地面,蚊子打死了。)然后,让小朋友取蚊子拍进行模仿拍打蚊子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反应力,因为需要观察蚊子在叮的时候立刻拍打,快了会吓跑蚊子,慢了蚊子早飞走了。
回到家里,大象可以换成小猪,蚊子可以换成衣夹,蚊子拍可以换成扇子。总之,只要你稍微留意,就可以创造性地进行类似的训练。因为早教的目的是“教会父母做老师”,我们不能指望在每周那只有1课时的时间里要孩子学会什么,更重要是回到家里后将课堂的东西不断地给孩子重复,在多次强化的作用下,小孩自然就记住了。
课堂里,女儿最乐忠于取道具,什么双响筒、手鼓、小沙锤之类的,但取回来后通常不认真玩,而是东搞搞西搞搞。不过,这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也没有刻意强制她一定要做什么,只是不影响课堂秩序就好了。
启蒙班和音乐班在训练目的和方法方面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前者侧重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以及秩序感,课程多以个体为单位;后者强调个性的发展,以群体性的互动游戏为主(如角色分演等)。由于女儿不喜欢精细类活动,所以她更喜欢音乐班。以前上启蒙班时会撒谎要尿尿然后跑出来,但现在上音乐班基本可以坚持一节课不闹。
我不指望通过音乐班的早教可以令女儿将来成为音乐家,但从小培养一些乐理,让她多点机会接触其他人及有表演的经历,这些对于自信心的培养及对于她以后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爱尔贝的信念是让孩子拥有一个辉煌的开始,让我们家长和爱儿贝一起努力吧!
早教让乐乐顺利度过了幼儿园的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