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台反复播出的一个记录片引起很多议论,它讲述的是一位29岁的兰州女孩狂热迷恋刘德华的经历。女孩17岁时第一次通过电视看到刘德华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从此不能自拔。她的父母晚年得女,视之如掌上明珠,对女孩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在她的妈妈腿有重疾必须手术的情况下,父母都毅然决定放弃手术,拿母亲的救命钱给女儿买了刘德华北京演唱会的门票,导致女孩的母亲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永远也不能自己行走了。由于那次演唱会女孩的座位有些偏,没能近距离地看到刘德华,回来后女孩又跟父母提出要去香港找偶像,父母为了一偿女儿的心愿,竟然把家里唯一值钱的房子变卖为盘缠,由父亲陪女儿去香港寻找刘德华,父女俩的香港之行历尽艰辛却失望而归。回来后,女孩终日精神恍惚,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一心痴想刘德华,父母怕女儿精神出问题,从来不会唱歌的老人竟开始学唱刘德华的流行歌曲,以解女儿的相思之苦。由于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来源于老父亲600多元的退休金,除了交房租和日常的必要开销所剩无几,父母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2元钱,妈妈已经停药很久了,经常都会因为病痛和营养不良而晕倒,父亲也被各种老年病折磨得很痛苦,面对记者的镜头,女孩对家里的现状和父母的凄苦生活居然没有任何感觉,依然沉浸在思念刘德华的世界了。
当看到那两位体弱多病、年近古稀的老人眼含热泪唱着跑调的刘德华的老歌时,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为何有人会成为病态的追星族?为何在孩子没有理性的时候,父母不能及时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前路?为何29岁的成年人会有如此幼稚的心?为何已经到了可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年龄,却丝毫不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会关心爱惜自己的父母亲?养育之恩是人一生中最无以回报的恩情,父母才是每个孩子最应该崇拜的人,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无视父母亲情,不懂得关心自己的亲人,只知道去疯狂崇拜遥不可及的演艺明星,榨干父母的辛苦钱去追逐所谓的偶像,终日生活在不现实的梦幻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对电视节目充满好奇,经常会扑到电视机前去抚摩电视屏幕,妈妈把宝宝抓回来,宝宝还会一次次地扑过去。很多妈妈都不清楚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是人类天生的沟通倾向在孩子身上的自然反映,0-4岁是孩子亲情的敏感期,孩子渴望亲情,会自发地与电视里的人物进行沟通,只是孩子不明白为何电视里的人不理他。看电视是一种单向交流的方式,对还不太会思考的孩子来说,在他最需要情感交流的时期,每天接触最多的如果是冷冰冰的电视,缺少双向的沟通,就会形成亲情缺陷,
这样长大的孩子,对近在身边的亲情熟视无睹,对远在天边的偶像趋之若鹜,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有其因就必有其果嘛!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父母就应该在孩子幼年时期,尽可能不让孩子单独看电视,每次孩子要求看电视时,应该认真为孩子挑选适合孩子的电视节目,陪同孩子一起看,看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电视的情节发展,跟孩子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身体的沟通,比如拥抱、亲吻等,让孩子知道电视跟妈妈是不同的,在长期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中建立与孩子的亲情。付出终有回报,作为父母,重视孩子精神发展的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一定可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终生的朋友。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内心充满真挚感情的孩子,你还会担心他缺少朋友、没有信仰、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吗?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充满温情的情感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