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人对婚姻一向讲究门当户对,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很多古老的观念已经逐渐淡漠,但有些旧的习俗还是有其现实指导意义的。
2002年的时候,我参与了心理学会的义工工作,主要是每周为心理遇到了问题或障碍的求助者提供2小时的免费心理辅导。印象很深的是当年的夏天一个非常炎热的下午,有人拨打了心理热线,问可否当面咨询,我说今天的咨询时间快到了,请他下周的同一时间再打电话过来详谈,对方马上哀求道:“我一分钟也无法忍受了,我快疯了”,我一听问题这么严重,就另约了地方,请他过来面谈。
半小时后,我见到了咨询者,和我想象不同的是,他外表看起来非常阳光,衣着讲究,年轻而健康,神态平和,一看就是那种生活如意顺风顺水的人。我不解这样的人有什么理由要发疯。小伙子看出了我的疑惑,主动说:“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生活的宠儿,出身名门,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读的全部是名校,毕业后在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从普通员工已经做到同龄人的最高层,而且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名房名车都不仅一个,追我的女孩子到底有多少我都数不清,我的同事都说我是名副其实的金股。可我不明白为什么,恋爱谈了那么多场,每次都是那些女孩子先追我,交往一段时间后,又都是她们先提出分手的,刚开始我还自信地认为:是不是我的条件太好了,这些女孩了解了我的背景后觉得配不上我而自动放弃了,后来当每次的恋爱结果都大同小异时,我开始自省,是我哪里不好以至于那些被我外表迷惑的女孩如海潮一样来了又去。我由开始的无所谓到现在的惶惑不安,这些事深深地打击了我的自信。我问过我的同性朋友,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真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看到他热切的目光,我心想一定要帮帮这个年轻人,一个人懂得求助至少是他良好教育背景的印证。
多年的教育心理的实践让我最明确的一点就是,这个年轻人今天遇到的问题一定和他幼年的教育有关。我请他先回忆一下童年的经历,他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对他生活细节的要求,比如:绝对不许站在街边吃东西;不买零食,吃饭时不许乱讲话;人多时一定要排队办事;对长辈要尊重不能乱讲话;男孩要谦让女孩;不能穿在室外穿过的衣服进卧室;不许坐别人的床;看书前要洗净手;没有熨烫过的衣服是不能穿的;家里来了客人要问好后就要走开,不能在旁边插话;做人要真实,不要说谎话;要同情弱者;在公众场合不要喧哗……,我问他你和那些女孩交往时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他说:“没有明显的矛盾,但生活习惯上的不协调太多了,比如:有次和一个女友逛街,她想吃路边的牛腩萝卜,我就说那个太脏了,我从不吃的,女孩当时就很生气,希望我哄哄她,我认为我说的没错我是不会妥协的,我们就因为这个一拍两散了;还有一次是我带另一个女友出席公司的圣诞Party,在电梯里她可能是由于兴奋吧,哇里哇啦地大声接电话,引得电梯里的人都纷纷侧目,我小声提醒她,她竟然狠狠地用高跟鞋踩我,我想我是绝对不能娶这种没修养的女人的;最近的一次是我和女友去上海参加同学的婚礼,出门前我让女友为我熨烫衬衣,她说她烫不好,想拿到酒店的洗衣房去烫,我说贴身的衣服还是不要拿到外面去烫了,就为这个我们回来就分手了。反正每次我和那些女友都是因为这些小事没有结果的。”
听了他的叙述,我问他:“你的那些女朋友都出身什么家庭?”他说:“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她们的父母做什么的都有,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商人。”我与他共同分析了那些女孩的成长的环境和经历,详细了解了他的童年的教育背景,我就对他说:“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不愿妥协罢了,你下次再找女朋友,一定要找个和你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差不多的,这样很多小矛盾根本就不会升级成大矛盾,大家在一起才会协调很多。”
2004年的十·一前,我意外地接到了那个年轻人的电话,邀请我参加他的婚礼,我说:“你终于修成正果了!”他说:“我就是按您提供的方法找了个门当户对的新娘,果然心情非常好,很多事都不谋而合,省了很多麻烦,多了很多欢乐,我满意全家都满意!您真是我的贵人呐!”
成人的生活就是幼年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写照,贵族的产生不是因为有钱才能成为贵族,千年的古语——门当户对是多么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