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信:
于老师:
我家女儿今年两岁四个月,从一岁九个月开始在爱尔贝上课。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公公开玩笑逗她:臭彤彤。后来女儿会讲话了,懂得举一反三了,开始的时候叫公公:臭公公,接着每个人都这样叫过。这几天乐此不疲地叫她爸:臭爸爸。我们试过讲道理、批评,也试过当没听到,不给任何反应,希望她觉得没意思,可是女儿现在还对此感兴趣。于老师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才适当呢。
另外,女儿有个奇怪的小动作,看书、相片、影碟,可能还有其他的吧,都喜欢用手指甲用力刮刮。我想她是在触摸感觉吧,可又觉得挺怪的,于老师觉得呢?
谢谢!
于老师回信:
彤彤妈妈:
您好!
您宝宝叫“臭爸爸”这件事,依我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公公逗孙女“臭彤彤”是善意的,现在彤彤说“臭爸爸”也是善意的,况且她目前还不知道“臭”这个词的多层含义。我们成人觉得不合适是因为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孩子是不一样的。另外,彤彤现在发现亲热可以用这种叫“臭公公”“臭爸爸”的形式表达,对不同的人她学会了用相同的方法,你应该对女儿认知上的成长感到高兴才是。
妈妈如果不愿意让宝宝这样说,可以采取笑一笑一代而过的态度,刻意的纠正只能强化孩子的行为。
她用指甲刮是她的一种认知方式,彤彤现在正处于细节的敏感期。孩子是通过感官借助敏感期认识世界的,软硬或不同质地等抽象概念的萌芽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只要不危险或者不破坏,不妨鼓励孩子多体验几次,准备一些不同质地的材料让她尝试,带上眼罩让孩子用感官感知,让她反复做比较、判断、配对的游戏,只有满足后她才会放弃。爱和自由就是让孩子的发展得到满足,我想您的宝宝一定会非常聪明的。
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