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桐树林那边走,有个妈妈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也在那里。小男孩在地上玩,妈妈在跟别人聊天,距离比较远。过了一会儿,妈妈就听到小男孩“妈妈、妈妈”这样大叫,好像急得不得了,可他讲不出话来。其实是他在玩的时候,花全落在周边,后来他站起来想到妈妈那里去——但这样就要踩地上的花,而这个男孩觉得不能踩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只好一直叫“妈妈”。
妈妈说:“笨蛋,过来。”我们注意,有时候大人稍微不小心就会忽略孩子的善意跟美意。当这个妈妈第三次说“笨蛋,你过来啊”时,我说:“真了不起,如果他5岁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善和美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而5岁的孩子身上,会有那个本能。我相信他说不出理由,可是他的行为里有。他舍不得踩烂一个东西,毁坏一个东西。
有时候我觉得,我要跟这些年轻的生命学更多的东西,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世俗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人与人之间权谋的争斗,慢慢会失去对人最单纯的善和美的信念。古语说: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们在追求知识、追求学问,越来越变成一个大人,可是必须要不断回到儿童的原点,才能够保有赤子之心。
桐花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后来我就跟这对母子聊起天来。我问他们:知道桐花为什么会一直飘吗?他们说不知道,这花好奇怪,这样盛放、这么漂亮,还没有枯萎就掉落了。
我知道桐花是雌雄同体的,一棵树上有雌花也有雄花,它们在树上传花粉。开花是为了要授粉。雌蕊授粉以后,会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就需要很多树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伟大的雄花就会飘落,离开树,把所有的养分都留给雌花。
我觉得这是男性最应该骄傲的一件事情。这是生命非常动人的地方,为了完成繁衍,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它是可以让自己如此飘零的。我相信很多生物的世界都会有这样的现象。
我曾看到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很残酷的实验。非洲有一种很大的蚊子,在产卵的时候,卵全部集中在腹部。他们用火去烧它时,蚊子会卷曲起来。可是生物学家发现,它全身都烧焦了,腹部的卵却全部被保护着,即使烧焦到这么惨烈的状况,卵仍然可以孵化。
哲学里“仁”字的含义,其实是生命应该得到生长。那是善最好的本义。任何一个状态的生命,不管是低卑的植物,还是动物或者是人类,它的生命都应该被祝福。这会不会是儒家里“仁”这个字最早想要谈的东西?它可不可能是发展成人类行为里的善更早的一个基因?
(转载自广州日报,文章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