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小林忽然愁眉苦脸地来找我,说孩子越来越难带了。孩子做什么事都要大人夸奖,一旦没人夸他就闹脾气;他做错了什么事大人也不敢批评,因为他一挨批评就会赖地大哭,可小孩哪有没做错事的时候呢?现在不纠正,长大了更麻烦。她想来想去,也只好来找我商量,怎样既坚持赏识教育的本质,又不至于养出一个“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孩子。
小林的苦恼本在我意料之中。其实,相对于“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的传统教育理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得到了爱与尊重,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适度的赞扬也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利于他的进步。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事事都要夸,孩子就会把注意力的焦点从自我的发展转移到获得他人的好评上,换言之,他做事的动力已不再是进取心,而是虚荣心了。到了这个份上,一旦没人夸,他就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努力做事的动力尽失,大发脾气也不意外。
我跟小林说,要想夸出一个好孩子,必须讲究方法。首先,夸奖要对事不对人,一个本来心存谦逊的成年人听多了奉承都难免自我膨胀,何况心智还不健全的孩子,一口一个“宝贝,你真棒”只会扭曲他的自我认知;其次,如果宝宝只是做了正常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便无须夸奖,因为这样的夸奖只会助长他的虚荣心,而且实质无异于拍马屁;真正要夸的,是宝宝做成了一件对他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还不能简单地说一句“宝宝做得棒”了事,而是要把他在哪些方面做得棒一五一十地讲出来,必要的话,还要重复几遍。只有这样的夸奖,才能真正提升宝宝的自信心,为他以后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提醒小林,我不赞成有事没事说句“宝宝,你真棒”,但我也绝不同意在宝宝做错事时贬损他的人格,说他坏,说他蠢,说他不可救药,与夸奖要“对事不对人”一样,批评宝宝同样要“对事不对人”,将他错在哪里一五一十说出来,要求他改正,必要时甚至可以让他“立壁角”反思一下,但绝不可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样的标签,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作用是摧毁性的。
(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