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总经理您好,我知道,在公司刚刚上市的大好时机向你提出这个要求是很不恰当的,所以,先要请你原谅我的任性和鲁莽,然而,有些话现在如果不说,有些要求如果现在不提,有些决定现在不做,我恐怕会后悔终生。
犹记得9年前,我还在一家化妆品公司做品牌营销,你力邀我加入创业团队。当时的我,刚成为母亲不久,却面对着两个孩子:一个是自己生理上的骨肉,她还在婴儿阶段;一个则是事业上的骨肉,也就是你创办的公司,它也在婴儿阶段,而且是一个不知道能否成长的婴儿,两间简陋的办公室,没有空调,计算机要共着用,十来个几乎手无寸铁的创业小青年,却奔着一个渺茫的目的而去——上市。
放下孩子
在世纪之交的那一年,我这位母亲做了一个决定:放下生理上的骨肉,把她交给另外一位母亲——外婆;抱起另外一位孩子——事业上的骨肉,从此走入创业职场。
那时的广州刚通地铁,地铁是一个市场信息进出的关键点,我们要把信息植入这个通道,然后通过来往的人群散播到城市的四面,乃至珠三角,整个广东的四面。那时候要占据信息空间的最佳办法,就是在各大地铁站候着,派发印刷品,“拦截”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第一班地铁出发之际,也是我们上班之际;最后一班地铁收工之际,也是我们下班之际,可以说是用人海战术去铺设信息。
而在这“地下人海”战中,我也是人海中的一排波浪,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既要当前浪又要当后浪,前浪不能死在沙滩上,后浪也要继续汹涌前进,总之,我亲力亲为。
除了“地下人海”战术,我们还要在地面进行密集的推广。渐渐地,终于有了五星级酒店愿意给我们提供推广场地,但推广场地的布置一般都是在每天零点之后,因为一些公司在这些酒店举行的推广活动,往往要在晚上十一点以后才结束。我们求爷爷告奶奶才得到机会,当然没有资格跟人家挑三拣四,只有人家对你挑三拣四。等地铁最后一班车撤出时,我们来不及擦洗白天的汗渍和灰尘,又转入另外一个战场,在灯火阑珊中,在睡意蒙眬中,我们马不停蹄地布置第二天的会场。还有更多更多的媒体需要去谈,请他们给我们的品牌宣传、曝光的机会,还有很多广告宣传的设计稿,需要新的创意和想法,就为这些一个接一个的案子,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
两个孩子都在茁壮成长。我事业上的孩子,我看见它学步,站稳,行走,奔跑,发声,今天,终于在人头攒动的A股市场迈出自己的步伐,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孩子的成长,我全程在场,全程操控。
很遗憾,我没有看到过她是怎样开口说话的,我没有看到她是怎样蹒跚走出第一步的,也没有看到她是怎样地站稳,行走,奔跑。每天晨光熹微之时,我给熟睡中的女儿一个吻,来不及对她的这一天做出承诺,然后匆匆离去,没有任何实际承诺的吻,只会是一个空洞无内容的吻,无非是嘴唇和额头的一次摩擦而已;每天夜深人静之际,我带着还没有把工作状态完全卸下来的身体回到家,给熟睡中的女儿一个吻,然而,这一天我没有为我的孩子付出任何东西,没有任何付出的吻,是一个空洞的吻,仍然只是物理上的接触而已。我不能吻到女儿的感情世界里去。
我事业上的孩子,我可以通过数据去看她的每一个成长过程,而我自己的骨肉,虽然也有身高、体重这些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不是感性的东西。本来,孩子每长高的一个厘米,都应该是母亲用指尖量出来的,用充满慈爱的眼光目测出来的,而我呢,则只能从体检数据上看出来。
我的女儿,就好像一家公司,我拥有她的“所属权”,却几乎没有做任何建设。没有任何付出和投入,却要拥有这家公司,没有比这不公平的事了。于是,女儿让我体会到了不作为带来的尴尬后果。
等公司业务走上正轨,我这个做高级市场经理的母亲,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和女儿相处,却发现我们是不能沟通的。我告诉她,有些事情该怎样做,她却引出她心目中的三个权威人物来对抗我:“婆婆是这么说的,爷爷是这么说的,爸爸是这么说的。”唯独没有我这个母亲是怎么说的,在她所有的导师中,母亲是缺席的。我晚上要陪她睡,她却叫嚷“我跟婆婆睡,我不跟你睡。”在她的睡眠空间,我这个做妈妈的是一种让她缺乏安全感的动物。
与女儿无法沟通
最让我崩溃的是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再怎么忙也会每个月抽出两三天在她放学时去接她,我试着和丫头套近乎,问她今天上什么课,和哪些同学游戏,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她一五一十地回答我,然而,回答的话语中没有感情,没有母女情感的互动,就跟公司面试差不多,我问她能不能讲多一点,讲生动一点,她却抬起头,直愣愣地盯着我,用顶撞的眼神盯着我,很大声地说:“都讲完啦,你还要怎么样?”
几乎给我彻底一击的是某一天下午,我又争取到去接她放学的机会,刚进入校门,在人群中找到她,没想到迎面而来的是这么一句:“妈妈,我不喜欢你来接我。”
我培养大了事业上的孩子,却忽略了骨肉上的孩子。当我听到女儿那么“残酷无情”的一句话时,我在瞬间明白过来:对于一位母亲来说,事业可以是他人的,孩子却永远是自己的。
因此,恳请总经理理解我这位做母亲的心情,尤其要理解我在公司上市不久就要辞职的心情。公司的事,千千万万的人去做,母亲的事,却只能由我一个人去做。轻轻地,我要辞职了,我要放下事业上的孩子,我要抱起骨肉上的孩子,趁着她还年幼,把母女应有的亲情及早找回来。
辞职的母亲怎样兼顾亲情和职场
关于这位母亲辞职的后续:
小玫要与孩子亲近,孩子拒绝,在亲近与拒绝亲近的拉锯战中,这位母亲接触到了一个重要的领域:心理学。她以前琢磨的是市场心理学,如今接触的是亲子心理学。她干脆自修心理学。读书不是打拼市场,没有那么多不可控因素,什么时候学,什么时候歇,都可以自由操控,亲子和学习两不误。
母女关系从破冰到亲善,从亲善到融洽,与此同时,她虽然已经从人力资源公司辞职,辞的却只是职务,不是经历和经验。本来生性颖悟的她,将专业和职场经历,亲子经历融合起来,“任都二脉”一刹那间打通了。打通了就想表达,就想传播。
于是有人有公司请她去表达,请她去传播,也就是说,她开始在外授课了,她如今是很抢手的职场励志心理学辅导老师了。
生存和亲情,职场和家庭,对于现在的她而言,不再是矛和盾,而且还提升了一个层次。人生与职场,一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走到更高一个层次后,反而能相容共生了。
专家指点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李美燕:这位职场女性,曾经在事业上协助老板取得辉煌的成绩,但在家庭和事业中,还是毅然选择回归家庭,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前景,这多么让人感动。其实,她的放弃和回归还是与众不同的,并没有像很多职场女性那样,完全回归家庭,当全职的家庭主妇,而是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去,就是研究心理学,从自助开始,然后助人。她最终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总之,个人觉得,职场女性的事业,不一定只固定在公司里面供职,离开公司这个小小的工作间,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就看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循着自己的梦想,就一定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最后做到家庭事业双赢。当然在取舍中,还要衡量,什么是紧急、重要的,前任经理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当下做了取舍。
这个也跟她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她肯定是通过深思熟虑后,再做的决定,她并不是简单的回归家庭,她是回归到真实的内心去,所以广大的职场女性,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就一起谛听自己的内心吧,听听心的声音,会有更精彩的人生!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刘黎平;网站编者对文章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