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将考试成绩等同于自我价值,危害是隐形而长远的,因为这会浇灭他真正的求知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个出于兴趣努力钻研的孩子来说,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攻克难题本身,分数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须知一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你很难想象,一个一心盯着分数的孩子能真正爱上数学推理的严谨和抽象之美;他对学习内容的选择,都是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进行的,一旦考试从生活里消失,他的学习也就结束了,而不管他学了多少,也只是一些“死”的知识,根本没法运用到生活中,也很快就会还给老师。人们常抱怨很多大学毕业生挣得还没农民工多,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一个满脑子塞满了信息和知识的碎片,可对如何认真观察、系统化地考虑问题、有条理地做好工作等问题都缺乏认识的毕业生,也许还真没有踏踏实实掌握了一门手艺的农民工有用呢。
话说得难听了一点,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只是从孩子持续数月的低落情绪中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希望你能警惕起来,把风险降到最低。当务之急,至少是在家里,请你淡化对考试成绩的关注,既不要夸别人家的孩子考得多好多好,也不必多给他讲“这次没考好,下次一定能考好”的道理,多关心他的日常生活,了解他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哪些爱好,自己补补课,以便能跟他聊聊这些爱好;多鼓励他到户外活动,尽量创造他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条件,须知,体育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儿童大脑活性;你甚至可以多带他看几场美国大片,让银幕上那些历经千难万险也不放弃努力的英雄代替你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被失败的感觉打败了,才真的可悲。限于篇幅,我不能给你列举太多具体的做法,其实基本原则只有一个,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只是他的分数。很多中国父母爱的都只是孩子的分数,但你的孩子禀赋优异,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天分很可能就会被浪费掉,大大降低他成大器的机会。所以,你一定要尽全力。
等你真正做到了“爱孩子,是爱他这个人,而不是只爱他的分数”,我们就可以接着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如何纠正他自我评价机制的偏差,如何点燃他的求知热情这些问题了,这些都是很大很重要的问题,但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你才可以收获一个充分实现了潜能的孩子。
(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