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六岁小儿,最近在上英语培训课,老师为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准备了一些贴纸,哪个孩子口语表达好,就奖励他几张贴纸。这几次放学时,小儿老向小朋友炫耀自己挣了很多贴纸,起初我以为是老师奖励的,后来才发现是他在课间拿自己带的薯条跟其他小朋友交换的。我觉得这种交换会助长他走捷径的意识,很想加以纠正。
支招:
你的担忧不无道理。贴纸本来是一种奖励,是老师对孩子语言能力的肯定,为了得到它们,就该付出更多努力。可你家小儿只付出了区区几根薯条,就将这些贴纸混到手,还拿去四处炫耀,这说明他的小脑袋很可能犯起了迷糊,将得到表扬与学好英语混为一体了,而贴纸多又等于表扬多,既然薯条可以换来贴纸,那就多带几根薯条好了,干嘛还要费那么大劲练口语呢。
其实,一切试图通过奖励来促使孩子学习的教育手段,都存在这样的风险,它们极易导致孩子将求知与奖励混淆起来,然后又“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奖励,这就埋下了虚荣的种子,而一旦孩子的虚荣心超越了好奇心和求知热情,我们就很难指望他的学习之路能走得有多好了。
这样的危险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孩子只有6岁,跟他讲太多道理也未必有多大帮助。
我建议你简单明了地告诉他,贴纸是老师奖励给英语说得好的小朋友的,要想挣到更多的贴纸,就必须好好学习,妈妈不会允许他拿薯条去跟其他小朋友换贴纸,就像不允许他自己考试没考好,却用钱去买考了100分的小朋友的卷子一样。
你的声调不必太高,但语气必须要有权威,让他明白,这件事情没有讨价还价的约定。你也不妨再告诉他,如果他再拿薯条去换贴纸,被你发现的话,他就不能再带薯条上学了。当然,如果你这样说了,却又发现他再犯的话,那就一定要言出必行,不然的话,你在他面前的权威就岌岌可危了。
(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