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爱尔贝会员中心

如何让六岁半小儿喜欢数学?

爱尔贝早教中心 时间:2012-12-26 http://www.adorable.com.cn/

    问题来了:我家小儿六岁半,刚上一年级。昨天数学老师跟我沟通,说孩子做作业老出错,可拿着这些题当面问他,他又能答对。老师说,孩子可能没仔细看题目的要求。我回去问小儿,他跟我说,老是同样的题目翻来覆去做,烦死人了。可是,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的掌握都需要不断重复的练习。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一些乐趣呢?

 

  支招:六岁半的小男孩,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纯粹来自于课本的数学知识相对抽象,不易掌握,如果我们能想出一些办法,让他在实际生活中有机会验证这些知识,或在游戏中反复体验这些知识的用处,不但能大大加深他的理解,更能让他兴味盎然。

  我建议,给小儿封一个“家庭小会计师”的头衔,给他准备一个可爱的小账本,你上超市或菜场时尽量带上他,买了什么东西,每一样花了多少钱,总共花了多少钱,都让他在账本上一一记下算出,他遇到困难时,你可以适当提点帮助,但千万不要代劳,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能很好地提高他的计算能力,顺便也能培养他的财商。

  适当玩一些角色游戏,也能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我认识一个妈妈,她设计了一个跟孩子“开商店”的游戏,根据孩子课堂学习内容的加深,出售的东西不断变化,数量不断变化,时而用到加法口诀,时而用到乘法口诀,由于“买卖的东西”都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虽然计算难度不低,但因为是以游戏形式呈现出来的,孩子每次得到正确答案,都会有很强烈的愉悦感。一年下来,孩子不知不觉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了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 

  另外,市面上还有很多数学教具,比如加法板、乘法板、算珠之类,都是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你也不妨搜罗一下,为孩子添置一些这样的教具,为其数学学习助上一臂之力。

(转载自广州日报)

 

链接: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
   

    数学是科学之母,但对幼儿来说数学太抽象,并难于理解。蒙台梭利数学启蒙学具,在幼儿数学的学具开发上走出创新的一步。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并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在操作中重新发明算术的。多年幼教的实践表明,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幼儿积极参与和再创造时,才会吸引孩子并纳入建构到其认知体系当中。蒙台梭利教育正是遵循幼儿的这一认知特点,摆脱把问题和答案被动地强加给幼儿的僵化模式,积极倡导幼儿在学具所设计的各类游戏中主动地去迎接种中挑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玩出兴趣,玩出智慧,玩会数学。蒙氏幼儿数学教育有一下特点:

一、借助实物化教具,把看似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创造了一套数学教育的好方法,她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例如,金色珠是蒙氏数学高级班的一个教具,是用一个粒珠表示“1”,而将十个粒珠串在一起的一根串珠表示“10”,用十根串珠平铺成一个正方形的片珠表示“100”,用十块串珠垒成立方体块珠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块珠,3个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蒙氏数学班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二、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的数
  蒙氏数学教育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是以10为单位呈现出来的。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到“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并认识了数的初发生。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运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式,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四、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又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对孩子来说,蒙台梭利教具是最好的学习数学的教具,它能够调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反复摸索和实践,从而使自己头脑中模糊、混乱的概念清晰化、条理化,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数理教学首先帮助孩子把抽象的概念感觉化,又在重复的、多样的教具操作中得到数与数量、十进位、基础运算等知识。每一次课程教师都会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完成情况,并相应的实行个别指导。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每一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进度,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
广州市爱贝儿育婴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8
总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林和东路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810
电话:020-38814279 020-38814508
粤ICP备200558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