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读着你的信,我想起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关于童年经历的自述。他小时候顽劣异常,上课走神,课后闯祸,受罚是家常便饭,屡考屡败、被大家看不起的处境更让他痛苦不堪,张五常说,这是一生“最黑暗的日子”,而将他带出这黑暗的,是一位姓吕的老师。一天,吕老师将他带到校园静寂处,说:“我不管你的行为,不知怎样管才对,因为我没有遇到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脑中想的(问题)脱离了同学,也脱离了老师,层面不同,有谁可以教你呢?我教不来,只希望你不要管他人怎样说,好自为之,将来在学问上你会走得很远,远过所有我认识的人。”
看着你家小朋友这样痛苦,我禁不住叹息,如果他也能遇到“吕老师”,那该多好,可这样宅心仁厚、又循循善诱的“吕老师”毕竟可遇不可求。既然在外边找不到一个“吕老师”,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你自己变成像“吕老师”那样的人,给备受歧视和孤立的孩子带去光亮和生机。
成为“吕老师”需要的是耐心和尊重。当你对孩子反省说,你要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就已迈出了第一步。他做出种种在你看来不能接受的举止,其实是在试探,你的承诺是否当真。不管他有多顽劣,你都得控制住自己,让他把内心的愤懑和痛苦释放出来,这个释放的过程也是他逐步对你建立信任的过程,儿童心理学家将这个过程形象地称呼为“修复”。这个“修复”的过程或长或短,要视孩子内心受伤的程度而定,所以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只要你对孩子抱着这样的爱,他将来就能比很多人走得更远。
(转载自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