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从孩子感觉自己理解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到他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准确无误地在行为中体现出来——即每一次都能独立准确地完成习题,其间需要足够的重复练习,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都是在加深印象,直到这个印象深深扎根在潜意识中为止。其实,我们常说孩子粗心大意,其实质原因是他的大脑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警觉,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牢固,这就要靠不断的重复联系去弥补。
具体到你家孩子的问题,我个人建议,为他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做错的题一丝不苟地写下来,认真订正,总结错误原因,还可以找一些同类的题目给他练习,这样的重复练习多了,他以后在写作业或考试中碰到同类的题目,大脑会如条件反射一样,反馈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说到背诵课文,道理也是一样。按照相关研究,记忆就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留下痕迹的过程,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德国心理学家艾斌豪斯发现的遗忘规律也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72%,所以,孩子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隔天能再复习最好,每周周末也要对当周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的回顾,这样有计划地加强孩子的记忆,就不会出现“过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的现象了。
最后要提醒你一点,我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给你这些建议,只是希望能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做到“事半功倍”,可不是要在他柔弱的肩膀上压一副沉重的学习担子。他毕竟只有7岁,课后的主业应该是玩耍,学习时间一定要有所限制,否则,一旦产生厌学情绪,那就得不偿失了。
(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