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谁都不是圣人,再努力修炼,也难免有生气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学会更理性地表达和处理负面情绪,对孩子也是很好的示范和引导。我建议,每当你气得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不妨做几次深呼吸,认真问一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自己这么生气,责任到底在谁,如果对方有责任的话,自己该怎么表达,才能既不委屈自己,又能让对方意识到错误所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理性地认识自己情绪的过程,我们对情绪认识得越多,就越能疏导和处理好它。我认识一个妈妈,每当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让她头嗡嗡响的时候,她就会跟孩子说:“你这样乱闹一气,我很生气,现在我要去房间里安静一会,你不许来打扰我。”她在房间里搞了一个沙包袋,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就会狠砸几下出气,等出去再面对孩子的时候,就能心平气和一些,可以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谈一谈,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了。这样,她既化解了自己的情绪,也让孩子理解了妈妈生气的原因,从而慢慢减少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种环境里渲染久了,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来理智地处理负面情绪,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不无裨益。我们不希望孩子一不顺心就瞎闹腾,但我们也不希望他做个把什么委屈都憋在心里的“受气包”,你说是吧?
(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