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爱尔贝会员中心

走近音乐大师(五)-肖邦(下):我爱肖邦-钢琴诗人

爱尔贝早教中心 时间:2012-9-5 http://www.adorable.com.cn/

    爱上肖邦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的音乐简单、华美而决绝,用最凝练简洁的形式,表现最强烈的情绪精华;浩瀚无涯,奇谲恣肆的幻想,像晶体一样明澈,音乐忽而无忧无虑,心花怒放,忽而凄凉幽怨,惘然若失。
   
    弹钢琴的人也许很多人都会说爱他,我想那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爱好抒情的人能发现无穷的诗意与感情;爱好史诗的人能找到战斗的勇猛和冲动;喜欢古典精神的人可以欣赏到适如其分的节度,条理分明的结构;长于技巧的人会发现那是最能发挥钢琴特性的作品。
   
    他的音乐不似贝多芬的热情,不比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不及莫扎特的乐观,有的只是诗意般的细腻、柔和、浪漫和伤感,也许这就是“钢琴诗人”雅号的由来。
 
    肖邦是在1830年,他20岁那年离开祖国波兰的。在赴维也纳的前夕,他以一场在波兰国家剧场的演奏会向华沙做了道别,而在之后的余生中,肖邦先后辗转于奥地利,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饱受颠沛流离的他再也没有重新踏上过波兰的国土。就在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怆和对未来生活的不安久久笼罩在肖邦心头的时候,在内心的最底处,有一种坚毅,一种对未来的憧憬牢牢地支撑着这个体弱多病的年轻人。那时的肖邦,无论是钢琴演奏技艺,还是作曲能力,都已经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离开动荡不安的华沙而选择去“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或许是他音乐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然而,在维也纳度过的这个八个月竟成了他的“无为时光”。祖国波兰的局势时时地牵动着他的心,他无心作曲,每天的时间都在晚餐会和永无休止的沙龙中度过,而性格内向的他却总是和这样的生活格格不入。在那个时期的一封信中,肖邦曾这样写道,“圣诞夜晚十二点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去了圣斯蒂芬主教堂,我立在这幢巨大建筑物最角落的大柱子旁,宏伟的壁画让我惊叹地无法用语言形容。周围很安静,静得只能听见为了熄灭烛光而行走在教堂四处的僧侣的脚步声。我周围尽是墓地。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抵达法国的时候,已经是1831年的九月。在巴黎,他度过了人生中的大半。此时的波兰迎来了暂时的平静,然后危机并没有退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以及俄国沙皇都对这块肥沃的土地垂涎欲滴,虎视眈眈。1833年,通过上钢琴课而在经济上逐渐稳定的肖邦慢慢地又有了进行创作的精力。就在那一年,他完成了《十二首练习曲》的大半。某一天的钢琴课上,他的学生弹奏了被标记为《E大调练习曲》的曲子。一曲弹罢时,肖邦只是站在一旁默不作声,而就在学生以为自己弹得不好正要向肖邦请指正时,只见他无限感慨地说,“啊!我的祖国。”这首曲子便是日后的的《离别》。
 
    对于当时欧洲许多热爱肖邦音乐的人来说,流亡者身份的肖邦带了他们许多次离别。可是,就在肖邦的最后一次“离别”,1839年10月17日之后,他就真的再也没有离开过。从此之后,再没有哪个雄辩者像他这样震撼过听众的神经;再没有哪个医生向他这样抚慰人们心里的伤痛;贝多芬之后,再也没有哪个人能编织出如此优雅,温柔,振奋,激昂的旋律。
 
    是的,从此以后他与我们再没有离别,在每一个那些熟悉旋律响起的时候,总有一个瘦削的身影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假如我们在那些旋律中禁不住落泪了,那个身影会轻轻地伸过手来,直触心中最柔软的一处,将我们所有的念想都化作幸福......
 
 
 
 
 
 
.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
广州市爱贝儿育婴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8
总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林和东路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810
电话:020-38814279 020-38814508
粤ICP备200558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