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从业者当场劝阻学生报考新闻学,教育从业者当场提示学生教师职业的不堪,还有什么能比这种“以身说法”更具有警示意义?
当我得知有记者这样唐突地劝阻一名有志于新闻的学生之时,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深感羞辱。固然我必须承认,该记者所说的是事实,而且事实上,这个职业不让人待见的地方可能还远不止于此。但他恰恰没有提及的,是记者的价值,媒体理想所具有的社会及时代意义。当那位记者只看到这份职业的压力之时,我明确地感知媒体理想在这个人内心的沉沦。或许在今天,这已不是他一个人的沉沦。但是,媒体理想的沉沦,能够表明理想对于媒体是不再存在的吗?
或许在今天这个时代,理想已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情。但在我看来,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现状,那种有志于新闻的意愿才更应当得到呵护,也才更应当呼唤那种媒体的理想。因为即便是社会及道德正在发生整体沦陷,但只要有媒体理想的一息尚存,则这个社会仍不会只是绝望。
说到另一个扼杀孩子志愿的“合谋者”,其所代表的教育职业,就其神圣及价值而言,一点也不比记者所代表的新闻从业者要小。如果说媒体更多地作用于社会现状,着眼于现实的改良,那么教育更多地作用于民族未来,着眼于心灵塑造。但除此之外,他们对于国家、民族以及国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对于国民精神以及公共人格的培育,却都殊途同归,也都有使命所驱。
今日中国,“干一行,爱一行”的说法俨然已成过去,当然我也并不试图去分析,“干一行,恨一行”的情况是怎样发生的。但是在一个随机的时代现场,竟然是由记者与教师来残忍干预一个孩子的志愿,这样的情形仍然让人难以名状,悲从中来。
(来源: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