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爱尔贝会员中心

拖延散漫专注力低,定与“秩序感”有关

爱尔贝早教中心 时间:2017-4-19 http://www.adorable.com.cn/

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哪一个人,

能置身于

秩序之美之外。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在用情投入地唱一首特别喜欢的歌曲时,假如中间唱错了一个词,你会重头再来一遍;如果卡壳了,你又会重头再来一遍,直至最终一气呵成。
朗读一篇喜欢的文章时,也会如此,否则不能尽兴。
当你在给心爱的女孩子写情书时,中间写错了一个字,你宁可放弃涂改,也要重写一遍,直至自己满意。
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这是为什么,没有人逼你如此啊?
的确,没有人强迫你这样去做,但你会为了让自己的内心“舒服”一些,才会如此。
这种“舒服”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再去审视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与“美”的体验和“情感”有关。

这种为了满足自己这种体验与感受的认知、心理及行为模式,与“秩序感”有关。
“秩序感”是认知的一部分,是情感的一部分,是自律的一部分,是美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早晨因为担心上班迟到,而抱着孩子冲下楼梯,准备把他送到幼儿园时,孩子会因为没有自己走下楼梯大哭大闹;
所以,当你答应带什么东西给孩子,而没有带时,孩子会委屈难过;
所以,当你好心好意夹了一些菜,放到孩子那碗白色的米饭中,孩子会强烈要求“恢复原样”;
因此,当你破坏了孩子对“秩序”的体验,你也就--
剥夺了他们认知的权利;
打破了他们情感的安宁;
改变了他们自律的轨迹;
破坏了他们对美的体验。
对秩序的认知、体验、建构,就是孩子全情投入地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成年人无论做什么,都表现得拖延散漫,这都与童年时期的秩序感是否被满足有关。
对于“秩序感”,比较官方的解释是我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预测规律的运动变化以确定接受信息的含义。
这种“预测”,就叫做秩序感。
孩子秩序感的建构,就是这样一个“体验+预测”的过程。
秩序感从本质上说,与一个人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会决定你如何对待你自己以及你做事情的节奏、深浅等投入程度。
作为敏感期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今科学还无法解释秩序感的来龙去脉。
但是,这种属于自然界进化的一部分,已经被深深植根于包括我们在内的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之中。
从生物的发展进化角度来看,本能也是秩序感的一部分。

作为智慧生物的我们,没有哪一个人,在更高的意识层面生来便是仅仅有条的,但也总有一些人生下来之后,在更高的意识层面会变得仅仅有条。
这与孩子最初秩序感的建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一种联系,正是体现在孩子对成人世界的观察、模仿之中。
比如,但凡家庭能够依照孩子秩序感的发展规律,安排饮食起居、工作学习,孩子自然会步入良好的节奏,遵照这种他们尚不能理解的“神秘”力量行事;

假如这种力量被破坏,孩子的后续行为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拖延散漫,专注力低等等。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发现--
我们的认知、情感、自律的发展,本身就是秩序感的一部分,是一种秩序的美。
因为,秩序之美(或称规律之美),便是这个世界的本来。
孩子只是想让自己融进这种秩序之美之中。

违背了这种秩序之美,你也就触犯了大自然的“清规戒律”。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服务条款
广州市爱贝儿育婴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8
总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林和东路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810
电话:020-38814279 020-38814508
粤ICP备200558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