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剧照(纪录片,2004年)
小孩自杀的新闻,不时都会看到。而且有时新闻就发生在身边。去年,有位老领导读中学的小孩,因为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批评和没收,突然跳楼,当场死亡。
这个月下旬,更是从熟人那里听到两宗。一宗发生在邻省中学;一宗是同城,朋友“二大爷”看着长大的邻居、一个差几天就到12岁生日的小女孩。
生命如此可贵,这些懵懂、涉世未深的小孩,为什么会如此决绝地终结自己的生命?
向大家介绍一部2004年上映、名叫《幼儿园》的纪录片。
《幼儿园》拍摄于2001-2002年,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在湖北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历时14个月拍摄完成的一部纪录片。
这部在上海电影节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有以下几个细节——
某个星期二,两个孩子在聊天,他们在算明天是星期三,后天是星期四,大后天是星期五。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算?因为,星期五的下午他们可以参加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对于幼儿园的小孩来说是如此珍贵。
还有一个情节是,老师让有病的小孩要吃药,小孩说药苦不愿意吃。老师说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药吧。
看电视给小孩带来巨大欢乐,居然能够让小孩忘记药是苦的。
和十六年前相比,现在幼儿园、中小学的户外活动肯定多一些了。同时无可否认的是,学习的压力也更大。小编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做作业到11点成了家常便饭。也不知老师使用了什么手段,如果没做完作业不小心睡着了,通常是两三点钟惊醒继续做作业。
作为父母,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样的压力下,你们的孩子开心吗,他们会不会过得很压抑?
会很压抑。
必须让他们及时宣泄说出来。不是闹着玩的。
很多悲剧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没有让孩子养成倾诉的习惯,不会和父母、同学、闺蜜分享心灵深处的喜悦和痛苦。
很多父母会不服气,说孩子每天回来我都会第一时间问他今天在幼儿园乖不乖、中午吃饭吃了什么、学了什么儿歌。
问题就出在这里。
天天这样问,不会让小孩觉得这是关心。相反,这会让小孩觉得厌烦,觉得反感。
90%以上的孩子,就是被动接受老师、家长这样的教育。他们基本上没有主动表达情绪、疑虑的机会。
如何让孩子有倾诉的习惯?
不要啥都让孩子先来,可以从父母做起。
每天下班回来,向孩子汇报。
妈妈今天上班做了些啥事情,吧啦吧啦,然后说,妈妈今天很开心,告诉你之后更开心了。
妈妈今天上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吧啦吧啦,然后说,妈妈今天很不开心,但告诉你之后,妈妈开心了。
倾诉,能够实现心理的自我调节。
不懂得倾诉,内心积压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加上小孩对死亡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并不认为死亡是可怕的事情,不知道这会给家人多大的痛苦,于是悲剧就有了发生可能。
预防自杀教育,请从娃娃抓起。
如何让孩子有倾诉的习惯?
不要啥都让孩子先来,
可以从父母做起。
每天下班回来,
向孩子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