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在贩卖焦虑的年代,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今天重提这个话题,就是因为现在很多父母的焦虑在于,我可以平凡,我的孩子不可以。在精英教育盛行的年代,鲜少有人讨论如何鼓励孩子做个幸福的普通人。我们在谈论失败教育的时候说“再努力一下就好了”;在谈论挫折教育的时候怀疑“我家孩子是不是玻璃心”;在谈论鼓励教育的时候说“下一次要争取考第一名”......
可是我们本来就出生在一个繁荣与和平的时代里,我们身上的平凡,就是万世太平的目的。我们没有伟大,因为时代不需要我们伟大;我们终于平凡,因为我们爱的人需要我们平凡。
◆ ◆ ◆ ◆
有一次感恩节晚餐轮流发言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说:“感谢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平凡,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们让我见到了更优秀的头脑和更广阔的世界。”多年以后,我不记得那天晚上吃了什么,却永远记得这句话。每个人对“平凡”都有自己的定义,我并不提倡“一生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我定义的“平凡”是,在努力的同时知道自己的优点与局限,拥抱成功的同时接受失败也是人生的常态。就拿我之前的经历来看,我和当年纽大的同学比,所谓“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如果没有之前的努力,我连和他们同窗的机会都没有。
◆ ◆ ◆ ◆
当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平凡人,孩子就更容易将兴趣集中在学习内容本身,而那些为父母的期望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则很容易受到情境因素的冲击。一旦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受低级的、错误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常常半途而废。因此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对父母来说是一生的课题。
◆ ◆ ◆ ◆
最后引用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我既不相信追求不凡需要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目标,也不相信都折腾一辈子了平凡就是唯一的答案。我们用一生的思考对抗过这一整个时代的鸡血和鸡汤,就是我们这辈子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